top of page
新標_edited.png

【峨眉鄉】峨眉小雨滴藝術空間|再造自然奧妙


位於峨嵋的「峨眉小雨滴藝術空間」,除了是展示藝術品的空間外,也是文化部所認證的「台灣工藝之家」。


台灣工藝之家是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推廣本地優秀的工藝家所設立,每年規劃一個策略,由各地工藝家協助執行,以此帶動各地的工藝創作環境。「工藝之家目前有140人左右,當初是我們親自向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申請。」峨眉小雨滴藝術空間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創作者的邱建清說。


工藝之家從申請到通過的程序極為繁瑣且不易,「創作者先向各縣市政府文化局申請,初階段通過後,由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邀請專家再次審核,若是第二階段也通過,第三階段便是實地考核,考量空間、交通、經歷等面向,三階段通過後,才算是獲得台灣工藝之家的認證。」


【另闢蹊徑的藝術創作】


邱建清在學時便是念美術相關的科系,彼時台灣的陶藝創作還沒有像現在如此蓬勃,看著身邊的同學用各式不同的媒材進行藝術創作,有銅有鐵、有石頭、木頭,就是沒看到利用陶土進行創作。以此為契機,邱建清便以陶為素材,開始進行了大量的藝術創作。


在一次的實習中,邱建清接觸到柴燒,發現柴燒的陶土更具有自然的紋理,作品的氣質樸拙、自然,一下子變迷上了這樣的工法,決心徹底研究如何自己建造柴燒窯。「我應該是全台灣最早自建柴燒窯的人了。」他自豪的說。


「這個叫做四方窯,」邱建清帶領我們到展間後方,兩座窯爐佇立在空地上,全是用紅磚頭堆砌,從外觀能看見頻繁使用的痕跡。「四方窯是在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引進台灣,在日治時期,還是使用煤炭進行燒製,不過現在不能燒煤炭了,因此我改用木頭。」他指著紅磚已被燒黑的窯爐內仔仔細細的說道,「將木材放在兩側燒,熱氣會撞到被擋住的牆面上,接著從地面上的煙道沿著煙囪流出去。過去台灣有許多這種又長又高的煙囪,非常漂亮,可惜現在都拆掉了。」邱建清著手研究如何搭建柴燒窯後,除了自宅內的兩座柴燒窯,也指導他人如何搭建窯爐,過去陶瓷博物館也曾因窯爐的結構問題,向他請教。


【自然的奧妙變幻】


也因為過去讀美術科系,最開始接觸的便是大量的藝術教育,因此,在邱建清的創作中,百分之九十都是藝術創作,僅有百分之十的生活陶。


在展示空間中,能看到大量大型的創作,這些創作幾乎都有共通點—凹凸不平、佈滿坑洞。這是邱建清主要的創作是玄武岩系列與佳樂水系列。過去生活宜蘭的海邊,看著石頭、風沙隨著大自然變換成各樣形狀,幼時的生活記憶也成為邱建清的創作養分。


「我想要利用陶土,展現台灣地景的美好之處,以自然為師,透過自然進行創造。」在地景方面,他細細雕琢,用海綿、用雕刻刀,細細密密的的將大自然的層次深度變化在作品中一一呈現。


「年輕時,每當有新創作,朋友前來拜訪,總是沒有空間可以好好聊天討論,我覺得很可惜。後來朋友到日本去,看到藝廊這樣的概念,回來與我分享,我便覺得,這似乎是個可行之道。」因此,邱建清尋尋覓覓,找到了現在這個空間,一切從無到有,無論是搭建房子亦或是空間規劃,皆是他一手包辦而成。


如今,獲得台灣工藝之家認證、有了足夠的空間展示作品,與朋友在空間裡泡泡茶、聊聊天,也算是圓了邱建清年輕時的夢想。



採訪側記:

其實藝術創作者並非邱老師的本業,他的本業是一名學校老師。邱老師知道,若要單靠「藝術創作者」的身份作為主業,難以支撐生活,因此便轉而擔任老師,僅在閒暇之餘進行創作。如今,從學校退休,有了穩定的積蓄,邱老師便專心地投入創作中,今年也擔任了苗栗藝術節的策展人。雖邱老師開玩笑的說「吃飽、生活穩定後就無法進行創作,因為太富族了。」但看著他介紹作品時熱情的眼神,我想,老師還是會持續創作的。


 

相關連結:

【峨眉小雨滴藝術空間】|315新竹縣峨眉鄉富興村庚寮坑10鄰9-2號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