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竹北市的高樓大廈中,隱藏著一家帶有文藝氣息的店舖,名為「川月堂」,不定時的會展出一些藝文展覽,提供創作者們一個展示的平台。此外,也拉近人們與工藝間的距離,藉由茶會、音樂會彼此交流分享,陶冶內心的澄淨,使工藝進入我們的生活,這次我們拜訪剛好遇到鍾鏡平老師「福爾魔砂」的創作個展。
一走進川月堂便可感受到一股高貴素雅的氛圍,彷彿能消除平日所累積壓力,享受周遭作品所帶來的寧靜,川月堂堂主郭小姐帶領著我們,為我們細細講述著鍾老師的作品,從郭小姐的口中可感受得出對於鍾老師作品的敬佩,以及鍾老師對於陶藝的熱衷。
【選土與柴燒的講究】
鍾鏡平老師對於陶土的選材非常重視,花費長達七年的時間研究礦土中的豐富元素,終於找出一種礦土,並為它命名為「福爾魔砂」,這種原礦土中,富含鐵、鈦、二氧化矽、氧化鋁等豐富的元素,來自於這塊土地的滋養,再用柴火以1280度燒製,呈現土壤中最純粹的顏色,柴燒過程中產生的落灰與陶器融合,使得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具有不同的面貌,彷彿山水畫般,時而有雲煙繚繞山林靜謐,時而有自然萬物壯麗之風情,在老師的陶藝中宛如能呈現整個大地面貌。
「福爾魔砂」原礦土大多取自中部地區的崩落土進行研發測試,老師也曾使用過新竹在地的北埔土,然而北埔土比較不耐高溫,亦曾使用獅頭山之土壤,多次實驗後,還是覺得中部地區的崩落土較適合操作。為了知道礦土中的元素,鍾鏡平老師多次把礦土送去檢驗,然而檢驗所費不貲,因此老師發展出一個獨門測試礦土的方式—倒入熱水後,喝喝看,感受礦土被熱水浸潤、礦土會釋放出一些金屬離子,透過口腔的味覺、喉嚨的韻律,每種礦土還真的口感不同,有些水喝起來溫潤順口,有些喝起來苦澀、帶點刺痛感,就藉著這親口試水的感知,老師最終選擇溫潤順口的礦土成為陶器的原料。
現場鍾老師也讓我們實際飲用不同陶器所乘裝的水,原以為我們會無法辨識,喝不出差別,然而在實際飲用後,我們竟然異口同聲的說:「真的不一樣耶!」,「福爾魔砂」原礦土柴燒後所做成的陶器,乘裝茶水喝起來口感醇厚,因為柴燒過後的陶土,毛細孔張開,再加上具有遠紅外線的效果,因此能夠軟化水質達到淨化水質的功能,陶土亦會釋放金屬離子至水中,可以把水變得溫潤好喝,老師還跟我們說:「喝習慣後會愛上這種水,就喝不慣外面的水了!」。
【畫龍點睛的白志野釉】
在燒製陶器的過程中,有部分會使用釉藥來使陶土產生化學變化,進而發展出不同的風貌,釉藥的選擇也是一大學問,鍾老師選擇白志野釉作為福爾魔砂柴燒陶的外衣,不同於其他陶藝家,老師的白志野釉在高溫下與原礦土的金屬離子熔融在一起,因著金屬彼此密度的差異,會呈現一個個粉色小圓圈,宛若山櫻映雪般映襯在陶杯中。
此外,老師的陶器有「垂珠」的表現,「垂珠」的出現是一份驚喜,因著釉藥在高溫熔融下呈現快滴落卻未滴落而凝固的面貌,在陶器外緣就呈現「垂珠」的現象,這份製作過程產生的驚喜也為老師的陶器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風味!
【接觸陶的契機】
問起鍾老師接觸陶的原因,老師娓娓的跟我們說起早年家族種茶,幼年時,有次親戚來訪,在家中沖泡白毫烏龍茶,白毫烏龍茶就是鼎鼎大名的東方美人茶,又名膨風茶,客家人亦稱它為冰風茶、煙風茶或蜒仔茶,因其茶芽白毫顯著,故稱為白毫烏龍茶,白毫的發生,不是長霉,而是茶樹嫩芽經小綠葉蟬(小綠浮塵子)吮吸後的結果,主要產地在新竹、苗栗一帶。長輩們一邊跟我們解釋白毫、一邊熟練著沖出茶湯,當下喝了一口就難以忘懷,茶湯中有淡淡果香和童年的記憶。長大後便循著記憶,到處尋找好茶,只因那口甜甜的滋味。又因高中讀化工,開始重視食安問題,也接觸老物件,好奇於老壺煮出的茶湯總不同於其他陶壺,鍾情於陶與茶的關係,使鍾老師浸吟茶的文化,也種下了陶藝的種子。
【結合環保與客家元素的創新】
鍾老師更進一步,將陶藝結合環保與客家元素,創作出免用濾紙的咖啡濾壺,拿掉一次使用的濾紙,回歸器具的簡樸,將環保意識和生活美學融入創作,設計出兩款不同外型的咖啡濾壺,一個結合客家土樓元素,另一個則是優雅的桐花,帶給大家不同的感官感受,也激發一埸非主流咖啡品飲文化,透過手沖咖啡的專注,喚醒初心,回歸真美。
訪談側記:
訪談的過程中,川月堂堂主郭小姐跟我們細細解說著鍾老師的作品,也跟我們分享有朋友跟她說,當握著鍾老師的陶器,就可以感受到滿滿的能量,由此可見,鍾老師的作品真的有「福爾魔砂」的魔力唷!
相關連結:
【川月堂粉絲專頁】新竹縣竹北市勝利十三街79 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