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新標_edited.png

【新埔鎮】新埔興盛鐵店|黑暗中的璀璨火光

「以前只要遠遠聽到鏗鏗鏘鏘聲,就知道是客人來了。」店主陳隆烟說。

過去農業社會,家家戶戶都需要大量農具進行耕作,舉凡鋤頭、柴刀、鐮刀、菜刀等經常聽到的器具,皆是仰賴鐵匠製作或修復。每個客人上門,往往都是挑著十隻農具起跳,因此打鐵店一家一家開,新埔鎮成了產業群聚地,新埔鎮新北里的「打鐵坑」因而得名。


陳隆烟穿著紅色背心,衣服上汗跡斑斑,在盛夏正午的高溫裡,光是站著都滿頭大汗,實在難以想像在這熱氣裡要如何承受打鐵的高溫。我們問陳隆烟現在正要休息嗎?「沒有啦!我現在要開始工作了。」他爽朗大笑的回答。



【最後一家打鐵店】


新埔興盛鐵店自一九七五年開店至今已過了四十四個年歲,這間店舖是由和陳隆烟相差二十歲的兄長林煥梅所開設。當年林煥梅自學校畢業後,因著打鐵業盛行,便到新埔鎮上的長茂鐵店做學徒,整整做了十九年,才自立門戶。開設一家打鐵店,店舖內同時需要三個人手同時進行打鐵、燒製等工作,林煥梅因此邀請剛從台北學校畢業的陳隆烟一同投入打鐵事業,在敲敲打打中,四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


「現在整個新竹縣內,只剩我們這家打鐵店。開了好幾十年的長茂鐵店,因為兒子沒有繼續承接家業的打算,大概在六七年前關門了。」陳隆烟語帶惆悵的說。


新埔鎮的打鐵業興盛時,有七、八家打鐵店,曾經盛極一時的打鐵街,隨著時代快速演變,產業轉型,農業式微,老師傅們熟練精巧的手藝終不敵需求量銳減,一間又一間宣告熄燈。



【一片黑暗中的火光】


在打鐵業蕭條中,陳隆烟卻有著樂觀的想法。「雖然現在農具越來越少了,但打鐵店的市場還是存在的。現在還是有人不遠千里來買菜刀,也會有本地人拿壞掉的菜刀來修。像是菜刀這種鐵器,人人家裡一定會有一把,有時候只是刀柄壞掉,丟掉實在太可惜,來我們這稍作修復,又是一把好刀。」


陳隆烟從店舖裡拿出菜刀的樣本說:「我們打鐵這麼多年,砲彈最適合拿來製作菜刀。」店內的角落裡放了成堆到處去收購的橢圓狀砲彈殼。將砲彈殼切成四分之一,放進一千四百度的高溫裡融鋼,拉成長條,夾在兩片厚重的鋼鐵中敲打,剁掉剩餘的部分,便是菜刀的刀面了。用砲彈做菜刀最大的優點,便是若刀子用鈍了,用石頭修磨即可。



除了菜刀,也會修理故障的農具,甚至有人特地從花蓮翻山越嶺而來,只為修理手中的鐵器農具。店舖架上擺著成排尺寸不一的農具,我們從未使用過,實在不懂箇中奧妙。然而農人一提一握,便知道是不是自己工作的最佳夥伴。


除了架上讓人眼花撩亂的農具,甚至還有客製化服務。「有些人希望刀面薄一點,或是市面上用的都不順手,也會來找我們訂製,只要告訴我們尺寸樣式,我們都能做出來。」陳隆烟自豪的說。


在一片黑鴉鴉的店舖裡,燒鐵的機器轟隆轟隆作響,並時不時迸發出豔麗的火光,「這台機器很多年囉!我大哥剛開店時跟長茂鐵店買的,這台機器大概也有六十多歲了。」陳隆烟說。因為林煥梅對手工打鐵的堅持,數十年來,始終用著這部老舊的機器,從沒換過,如同興盛鐵店對手工打鐵堅持,始終如一。

林煥梅還在世時,兄弟兩人經常在機器前一同打鐵,敲打鐵器時的火花總令人目眩神迷,也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攝影師前來拍照留念。如今兄弟齊心打鐵的景色已不復見,但打鐵匠的鋼鐵般的意志,會如同燦爛的火光存在他們心中。



採訪側記:

因著陳隆烟對打鐵業的前景仍有盼望,也希望打鐵的技藝能夠流傳,因此便勸說兒子陳振軒畢業後回家學習這項技藝,目前興盛鐵店便是由陳隆烟、兒子陳振軒及侄子林恩揚三人一同打鐵。過去也曾有許多人想前來拜師學藝,但打鐵著實不是件易事,也擔心多數人僅是玩票性質,便一一婉拒。雖打鐵的需求已不復從前的黃金歲月,陳隆烟仍仔細對待每一樣鐵器,燒鐵的火光映照在陳隆烟臉上,跟著打鐵店經歷數十載,從眼神中看到對傳統技藝最赤誠的愛。

 

相關連結:

【新埔興盛鐵店】|新竹縣新埔鎮文德路三段212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