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巒部落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亦稱為「控溪部落」,泰雅族語為「Hbun-Tunan」,族群人口是泰雅族的賽考列克亞族,相傳泰雅祖先武塔之么子賽侯武塔來到此看見兩條溪匯合處,稱「Hbun」,子孫自此處各自分散建立家園(部落),Hbun也指「劍突」,兩條肋骨交會處象徵白石溪和泰崗溪的會合。而「Tunan 」意為市集之處,早期各部落的人在秀巒的河谷盆地上交換物資(及現今衛生室的位置),這裡也曾是泰雅族人向北、向東移民必經之道。
在壯麗的軍艦岩、千變萬化的山川林野、潺潺流水與野溪溫泉裡,埋藏許多泰雅族與山的故事,走進吊橋,拾起一趟泰雅族人的生活記憶。
01
02
03
控溪駐在所是霞喀羅警備道路上最大的駐在所,日治時代此地並無原住民定居,臺灣光復後泰雅族人紛紛遷來此地居住,目前秀巒派出所是以前控溪駐在所辦公廳所改建。控溪武器彈藥庫遺址在秀巒派出所斜對面,是日治時代存放槍枝與彈藥的庫房,顧慮安全牆壁特別厚,兩扇鐵門深鎖,現已全無。
建於民國14年原為「控溪番童教育所」。以前國小沒有水泥牆都是泥土地,周圍環抱樹林,有一大片的楓香種滿香菇,聽著在地解說員說起兒時:以前學生幾乎從各部落來,當時沒有交通工具,回家路途遙遠,有時遇到山崩,學校擔心學生的安危,只要天空烏雲密佈時便提早放學,也因此學校在民國80年興建校舍供外地學生住宿與伙食,後來宿舍老舊至今仍在修繕,學生改坐公車往返。走進百年校園座立著泰雅傳統穀倉與瞭望台,而門口的白櫻花隨風飄逸,吹起族人們的童年往事。
天主堂是部落裡唯一的信仰,建築體是早期族人們從河邊撿拾一顆顆的石頭慢慢堆砌而成,約一層樓高,過去山裡交通不便、醫療缺乏,因此教堂旁以竹子搭建助產院,由一位法國修女來助產,服務幾十年,助產室也不在了。 在過去物資缺乏的年代裡,教堂時常送物資給族人們,幫助族人的生活所需,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歡到天主堂裡玩,現在除了屋頂裝修為鐵皮,其餘仍保留原樣。
04
05
06
從控溪吊橋沿著河走,聽著解說員述說一幅幅畫背後的故事與族語的意涵,可以更了解秀巒族人們的生活故事,走到圖騰終點有座竹子搭建的屋簷,是通往秀巒國小的神祕小入口。
因酷似軍艦而得名,岩石下為寶藍色的玉峰溪,岩石坐落在溪流上,如向前航行的軍艦,氣勢滂礡。 岩石因砂岩與頁岩組成,經溫泉水(含鐵質高)侵染後呈現銹染般的色澤,這裡也是部落孩子的遊樂場所。
穿過控溪吊橋,往左邊走,白石溪、玉峰溪、泰崗溪匯流之處形成秀巒野溪溫泉,為弱鹼性碳酸泉,因景色秀麗且野溪溫泉聞名,據說在民國50年代,張學良經常從五峰延霞喀羅古道到秀巒派出所之招待所洗溫泉。
07
08
09
曾經因為事故而遭拆除,在2015年重建通行,穿越橋身時光回到日據時期,從屯野生步道一路連接綿長的警備道路,經過2公里的階梯後便是一座座原始森林,穿越山林拾起一趟泰雅與日軍的血淚故事。
最早來此的族人住在吊橋後面的山,亦是泰雅族裡最兇悍的族群,所以當時日軍以3000軍力在對面的屯野生山攻打族人,控溪吊橋也是山裡族人唯一對外的道路,以前吊橋在河床上以竹、木頭搭建而成,經常被河水沖毀發生許多事故,因此在民國74年興建吊橋,因封閉的地形也造成山裡的族人不被外打擾,保留傳統的竹屋,走進控溪吊橋來到與世隔絕的小村莊,以及族人生活的秘境-神秘谷與泰崗野溪溫泉。
日據時期,因理番政策在台灣山區開拓數百里的隘勇線,除了警備之地也是運輸糧食之要到,曾經山林豐富的檜木、扁柏、樟樹,被日軍作為提煉精油的地方,而屯野生步道為其中之一接連芝生毛台山、芝生毛台西峰等警備道路,當時日軍以3000警力及三座砲台對準對面山頭的泰雅部落(泰崗、養老、新光等),走進古戰場遍地遺留日軍所建的砲台、壕溝、營房、司令台、訓練場、射擊台等遺址。
10
01
以前族人們以種植段木香菇維生,原本只有部分區域,後來自然形成滿山遍地的楓樹林,隨著空氣中瀰漫的氣溫與水氣堆疊出橘紅的山
01
02
03
新竹縣尖石鄉秀巒村控溪四鄰32號 0919-971470
新竹縣尖石鄉54-1號 03-5847716